他的名字,加起来有五个木,世人敬称他为五木先生。他曾是漂泊异乡的游子,在台北电报局谋得一份译电员的差使,短促在小小的电报房里,一蹲十二年。二十九岁时,被逼脱离台湾。不料,年代的风云变幻,竟将他逐渐推上了中华民国的权力最巅峰。成了近代史上最传奇的人物,他便是林森。
林森,原名天波,字长仁,号子超。出生在福建闽侯一个日渐式微的家庭,年少就读美国教会校园,学会了英文。
在他十六岁那年,法军侵台风云日紧,台湾巡抚丁日昌,到福州招募一批电报译电员,林森首先报名,成果一试中的。
翌年,辞别了爸爸妈妈,离乡背井,来到人地生疏的台北。从此,他的十二年青春岁月,就在台北电报局滴滴答答的电码声中度过。
他才到台湾不久,台湾巡抚就换成了刘铭传,法国远东军总司令孤拔率舰。不远处的基隆港,不时传来法军隆隆的炮声,让这名独在异乡的少年,胆战心寒。日日夜夜,牵挂家园的山河,牵挂那日日盼儿归的爹娘。
二十九岁那年,中日甲午战争迸发,清廷战胜,签订了“马关条约”,昏瞆的清廷,竟将台湾割让给日本,林森被逼脱离了台湾,他先回到福建老家,在教会校园谋得一份教师的职位,但因心心念念情系台湾,三年后,他又渡海来到台北,先住大稻埕友人“留芳照相馆”,后到嘉义台南一带,联络抗日志土,从事抗日活动。
但因日本帮凶侦缉日益苛刻,不得已又回到福建,他前前后后在台湾待了十四年,台湾成了他的第二故土。
他因怨恨台湾沦入倭寇之手,回大陆后,参加了同盟会,跟随孙中山先生从事革新。四处奔波,勤勤恳恳,深得孙中山和革新党人的信赖,成了孙中山的左臂右膀。辛亥革新时,他出任江西九江军政府民政长。第二年,民国初建,南京暂时政府建立,他被推举出任暂时参议院议长。
林森特性耿介,不畏强权,他担任参议长时,曾在众目睽睽下,喝令目中无人,得意忘形的袁世凯,免除身上的佩刀,才得进入国会殿堂。
他也曾直颜犯谏,否决孙中山的提案。后来,他担任中心监察委员期间,数度弹劾蒋介石,使得其时把握军权的蒋介石大为动火。
七十岁时“七七卢沟桥事故”,林森公布“正式迁都重庆的指令”,宣告全面对日抗战。直到临终,他都担任国民政府主席,共十二年。
林森为官处世,不喜张扬,干事低沉,奉行“不争权揽利,不横行霸道,不营私舞弊”的三不准则。他待人和霭可亲,体恤部属,自行节约。
他担任国府主席时,官邸却仅仅一间一般民房,连厕所都没有,深夜还需摸黑到邻近的公厕。
到欧洲开会时,为节约差费,他不住总统套房,和伴随人员同宿一室。平常他总是一袭长袍马褂,布鞋步袜,持手杖,步行上班,没有。他的身旁也历来不带保镳维护。
他不烟不酒不应付,仅有的嗜好,便是买一些不知真假的古董以自娱。他去世后,治丧委员会,遵其遗言,将这些古董悉数拍卖,所得金钱悉数捐献给老家福建的校园奖赏兴学。他不留任何遗物,来也空,去也空。多么的潇洒自如。
还有关于林森的一段轶事。林森先生外出时,总是随身拎一个手提箱,我们都以为是公事包,他总是亲身擦洗,手提箱一干二净,一向到他去世时,还光亮如新。后来,收拾遗物时,人们才发现,内装的竟是他夫人的骨灰。仅此一项,就可见他是多么至情至性的好男人,足为全国男人榜样。
林森先生是坚决支撑和发起一夫一妻制的。曾捐献芦山牯岭路许多张石凳,凳背上都刻着,“有姨太太者不许坐”的字样。
林森年轻时,奉爸爸妈妈之命,娶邻里郑氏女,夫妻恩爱逾常,不料婚后三年,夫人郑氏因病去世。也未曾留下子嗣,但他立誓终身不续弦,终其一生,形影相吊。守着爱妻的亡魂。
林森名字中有五木,又称五木先生。不料,他晚年在重庆,却因一场事故,撞上一株参天古木而逝。未能看到抗战成功,成了他此生最大的惋惜,他临终前,犹殷殷叮咛蒋介石,“务必要克复台湾”。
林森去世,举国哀悼。称其为“一代完人”“千秋榜样”。国府发布表扬令“林故主席子超,以高龄钜德,任职十有二年,恭己临民,睿谟默运,育成民德,国本用宁,故能临大事,决大疑,处变而不惊,慎谋而能断,洵足光耀史乘,榜样群伦”。
中心也电唁“国府主席林公,领导抗战,功在国家,玆闻溘逝,痛悼同深”,中心的新华日报社论,“为首脑去世致哀”,内容是,“这是抗战中,全国人民最哀痛的工作,是国父去世今后,我国最大的丢失”。
林森享年七十五岁,国民政府为他举办盛大国葬,安葬在重庆歌乐山麓的“林园”内。回来搜狐,检查更加多